欢迎访问汝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!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研管理
科研管理

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申报 202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 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

发布日期:2025-08-14访问热度:0

各高等学校:

      为贯彻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)》,培育 一批豫派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英才,根据《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 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》(教社语〔2020〕524号), 现就 2026 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      一、申报学科范围 按照以下学科归口申报:1. 马克思主义理论/思想政治教育; 2. 哲学;3. 逻辑学;4. 宗教学;5. 语言学;6. 中国文学;7. 外国文学;8. 艺术学;9. 历史学;10. 考古学;11. 经济学;12. 管理学; 13. 政治学;14. 法学;15. 社会学;16. 民族学和文化学;17. 新闻 学与传播学;18. 图书情报文献学;19. 教育学;20. 心理学;21. 统计学;22. 体育学;23. 港澳台问题研究;24. 国际问题研究;25. 交叉学科/综合研究。

      二、申报名额 各高等学校按分配名额进行申报。其中,双一流高校每校不 超过 10人,省特色骨干大学及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每校不超过 6人,其它本科高校每校不超过 3人,高职学校每校 1 人。

       三、申报条件 

       1. 申报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、作风正派、治学严谨;有 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,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 研究基础和科研条件,已取得较好的高水平研究成果,拟开展的 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,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计划支持的 研究任务;有一定组织协调和沟通合作能力。 

       2. 申报人须为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一线全职工作人 员,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,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(1985年 1 月 1 日及以后); 

       3. 申报人在以下条件中至少达到其中 2项(均为主持人或第 一完成人): 

    (1)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、国家自科基金(管理学部)或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不少于 1 项; 

    (2)在 CSSCI 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1 篇;

    (3)在权威出版社(见附件)出版著作不少于 1 部; (4)获得过省部级科研奖二等奖及以上或河南省高等学校哲 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以上不少于 1 项。 

        4. 有以下情况者不得申报:正在申请和已获得国家人才计划 (基金)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、河南省杰出人才计 划(基金)、河南省杰出青年计划(基金)、河南省高等学校杰 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、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高层 次人才计划和本计划支持者。

        四、申报方式和时间 

        申报工作使用“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” 完 成电子数据采集和材料报送,不接收纸质材料。 

       1. 申报系统将于 2025年 8月 15 日 9:00 开通,届时可以登 录 河 南 省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信 息 网 (ht t p: //j yt . henan. gov. cn/sk/)进行申报。 

       2. 个人申报通道将于 2025年 8月 31 日 18:00关闭,申报人 员请自行登录系统,在线填写《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 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》并提交。 

       3. 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须在 2025年 9月 8日 18:00 之 前对本学校所申报的项目进行在线审核确认。   

       五、申报相关事项 

      1. 各高等学校统一组织本学校创新人才的申报。省教育厅不 受理个人申请,不受理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。 

      2. 申报创新人才计划请认真参考《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》(教社语〔2020〕524 号)相 关结项要求。

      3. 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按照申报通知要求,根据申报 名额进行遴选,经校内评审、公示后,向省教育厅择优推荐。推 荐工作要与本年度河南省各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计划(基金)及 省教育厅其他人才计划项目申请工作做好对接,严禁一人多头申 报。 

      4. 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申报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(包 括申报书中填报的论文、专著、项目、奖项、相关学术荣誉等原 件);复印件加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印章,扫描形成一个 PDF 文 档,上传至系统(论文须上传封面、目录、正文,著作须上传封 面、版权页、目录页)。 

      5. 各高等学校需对本学校申请材料的真实性、原创性负责, 对提供虚假材料和虚假证明、违反学术规范者,将取消申报资格,并予以通报。

       附件:权威出版社目录

20250813- 关于申报202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(1)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