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制
一、工作方式
1. 听课评课
课堂教学:教学督导员深入课堂听课,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等,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、教学大纲执行情况,评估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实效。
实践教学:对教学实践、实训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,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秩序和水平。
2. 专项检查
教学秩序:检查教学秩序和考试秩序,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。
教学档案:检查教学大纲、教学计划、试卷及各类教学档案,确保教学管理的规范性。
3. 专题调研
问卷调查:通过问卷调查、座谈、访谈等方式,收集对教风、学风以及教学管理的意见。
问题分析: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重点问题、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研,形成调研报告,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意见。
4. 教学指导
青年教师:对教学经验不足、教学方法不当的青年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,通过开展培训和讲座,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。
问题教师:对新进教师、新开课程教师、学生反馈问题较多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扶,实施“备课-磨课-上课”全程指导。
5. 反馈与整改
信息反馈:及时将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到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教学分院,并跟踪督查反馈问题的落实情况。
整改建议:提出整改建议,协助制定整改措施,并督促落实整改。
二、运行机制
1. 校院两级联动机制
校级督导:学校设立校级教学督导团,负责全校教学秩序、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督、检查和指导。
院级督导:各学院设立教学督导组,负责本学院日常教学工作的督查和指导,接受校级教学督导团的业务指导。
2. 组织架构
督导团组成:校级教学督导团由学校领导、专职督导人员、教务处组成。
督导组组成:学院教学督导组由学院党政领导和教学经验丰富、教学能力强、热爱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组成。
3. 工作流程
计划制定:教学督导团根据学校教学行政工作要点制定工作计划,并组织实施。
信息汇总:教学督导团办公室负责教学督导信息的汇总和相关事务的协调处理。
定期会议: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会议,加强督导业务培训,研讨教学督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4. 反馈机制
简报发布:不定期编发《教学督导简报》,对教学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通报。
网络平台:利用校园网创办教育教学督导网页,开设专题栏目,及时更新内容,便于师生了解教学督导工作动态及反馈信息。
5. 权利与义务
权利:教学督导员有权随机进入教室和实验室听课,要求被督导单位和师生提供相关教学资料,制止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。
义务:教学督导员需履行职责,客观公正地开展督导工作,提出建设性意见,协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。
通过以上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,教学督导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指导教学活动,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。